品名:桃139园吉宝原杂菇
净含量:240g
包装:袋装
保质期:12个月(农产品,2025年采摘晒干制作)
贮存方法:阴凉干燥处保存,开袋后请密封冷藏并尽快食用。
温馨提示:野生菌菇需彻底熟食,避免与酒类同食
产品溯源:
古法匠制·一菌一世界
生态孕育
三丰故里野生菌菇,源自福建邵武肖家坊镇,这里丹霞地貌与富硒土壤交织,山涧溪流潺潺,温泉脉络隐现,森林覆盖率超80%,是“中国林业基地县”的核心产区。
菌菇生于海拔800-1200米的原始林区,与松树、栎树共生,吸尽山岚雾气与腐殖养分,自带武夷山特有的矿物甜香。
每年立秋后,采菇人遵循“三不采”古训:雨天不采、未开伞不采、虫蛀不采。
菌菇从破土到采摘仅48小时,全程人工筛选,剔除幼菇与过熟菇,确保每朵菌伞饱满、菌柄紧实,表面覆着天然菌霜,这是野生菌的“身份勋章”。
手工甄选:
古法采收,九道甄选
晨露采撷:凌晨4点,采菇人戴头灯入山,轻拨腐殖层,仅取完全开伞的成熟菌体;
竹筛初筛:现场剔除杂质,将菌菇平铺于竹筛,避免挤压破损;
山泉净洗:用武夷山泉水轻柔冲洗,保留菌褶间的天然孢子;
日晒锁鲜:竹匾晾晒于山间,昼吸日光,夜承露水,直至菌体含水量降至12%以下;
手工切片:老匠人用柳叶刀沿菌柄纹理切片,确保每片厚薄均匀;
文火烘烤:以武夷岩茶炭火低温烘烤,激发菌香,去除土腥味;
二次筛选:剔除焦边、碎片,仅保留完整菌片;
陶瓮窖藏晒干后封入陶瓮,窖藏6个月以上,让菌香与山气充分交融;
成品菌片菌褶清晰如丝,菌香中夹杂着淡淡的松脂香与炭火香,这是工业化烘干无法复刻的“山野气息”。
桃139园:
吴贵勋先生:从医院院长到农民的华丽转身
在人生的长河中,总有一些人选择逆流而上,以非凡的勇气与坚定的信念,走出一条不同寻常的道路。吴贵勋先生,这位曾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厦门警备区医院担任院长,并身兼多职的杰出人物,便是这样一位勇于探索、敢于实践的先行者。他放弃了世人眼中光鲜亮丽的医院院长职位,毅然决然地投身于农业,成为了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,这一选择背后,蕴含着他对健康的深刻理解与不懈追求。
在医疗领域深耕多年的吴贵勋,亲眼目睹了科技进步带来的医疗水平提升,同时也深刻感受到了现代生活中人们健康问题的日益严峻。他意识到,尽管医疗技术日新月异,但面对层出不穷的疾病,仅仅依靠治疗是远远不够的。健康,应当从预防开始,从生活的点滴做起,尤其是从饮食这一源头抓起。于是,他拿起笔杆,化身为作家,通过《别被寒凉误一生》、《幸福女人暖出来》、《你的健康,体温最懂》、《家庭食养手册》等著作,向大众普及健康养生知识,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。
在深入研究和广泛实践的过程中,吴院长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健康理念——健康的源头在农业。他坚信,只有回归自然,种植生态、安全的食物,才能从根本上保障人们的健康。这一理念不仅是对传统农业智慧的传承,更是对现代工业化农业模式的深刻反思。在他看来,过度依赖农药、化肥和除草剂的现代农业,虽然提高了产量,却牺牲了食物的品质与安全,进而威胁到了人类的健康。
基于这样的认识,2018年,当吴院长面临转业选择时,他没有选择安逸的退休生活,也没有继续留在医疗领域,而是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自主择业,踏上了前往农村的征途。在邵武市桂林乡和肖家坊镇,他开始了自己的农业实践,仿照古法种植各种农作物和中草药,坚持不使用农药、化肥和除草剂,力求每一粒种子都能在纯净的土壤中茁壮成长,最终转化为健康、有能量的食物。
转眼间,吴院长已经在农村坚守了十年。这十年间,他克服了种种困难,用汗水浇灌出了一片片生机勃勃的农田。他的农作物不仅品质上乘,而且富含营养,深受消费者喜爱。更重要的是,他通过自己的行动,向世人展示了健康农业的美好前景,激发了更多人对健康饮食和生态农业的关注与热情。
吴贵勋先生从医院院长到农民的转变,不仅是他个人职业生涯的一次重大抉择,更是对健康理念的一次深刻诠释。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,健康并非遥不可及,而是可以通过我们每个人的努力,从生活的源头开始,一点一滴地积累起来。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,吴院长的故事无疑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光辉的榜样,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,在追求健康的道路上勇往直前。
李振基教授与吴贵勋院长合影: